欢迎浏中国孕婴童资讯网!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中国孕婴童资讯 > 资讯 > 新闻 > >

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时间:2018-04-12 11:10

来源:

编辑:

导读:原标题: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 本报记者 王培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

原标题:金融的未来:拥抱科技 主动改变

  ■ 本报记者 王培琳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在我国迅猛发展。今年我国将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金融发展又将面临怎么样的挑战?今天,国内外金融行业专家齐聚博鳌,并在“金融的未来:改变,还是被改变?”分论坛上发表真知灼见。

  金融和科技是分不开的,科技的进步也在倒逼着传统银行不断创新。

  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认为,未来银行的发展就是要拥抱科技。这一点得到了与会嘉宾的普遍认同。

  “多年来,银行积累了很多客户资源、资金流量,而科技企业可以给银行提供虚拟空间,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方面的操作,所以他们的优势互补肯定会1+1大于2。”马蔚华认为,金融业本身可能有较大的IT力量,但和金融科技公司结合是一个趋势。目前一些大型金融中心,比如伦敦、纽约、新加坡、香港,都在建立金融中心+科技的双中心。

  “传统银行在拥抱新科技,监管机构也要拥抱新科技。这就要求日后的金融监管要跟上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互联网协会会长李东荣说,金融监管体系要适合国情,应该与时俱进,对一些金融创新,要给它一定的观察空间,同时也要防止过度创新或者是创新不当,甚至是伪创新。

  对此,马蔚华表示赞同。“金融监管应处理好创新和防范风险的平衡问题。”马蔚华说,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一样,要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合理创新。

  对于我国刚刚宣布的“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范围”政策,英国保诚CEO迈克表示期待,他相信他们会在中国市场推出更多产品。

  众安保险CEO陈劲说,我国过去十几年的金融发展,让大家看到,开放会加剧竞争,使得国内的金融机构不断地提升效率。因此,开放是充满机遇的。

  面对金融行业更加开放的形式,我国的金融企业该怎么做呢?马蔚华表示,在零售行业,本土金融行业有着更多的优势,可以继续发挥优势。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中国的企业“走出去”就需要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这一点应多向外资银行学习经验。

  (本报博鳌4月11日电)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栏目排行
相关标签
内容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9 中国孕婴童资讯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56466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