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浏中国孕婴童资讯网!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中国孕婴童资讯 > 资讯 > 新闻 > >

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

时间:2017-09-14 10:56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导读:对使用天然气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天然气价格下调更开心的事了。 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管道运输价格,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

对使用天然气的企业来说,没有什么比天然气价格下调更开心的事了。

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根据天然气管道定价成本监审结果下调管道运输价格,结合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情况,将各省(区、市)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每千立方米降低100元,自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目前全国非居民用气门站平均价格在每立方米1.7元左右,经过这次下调后,每立方米价格将降低0.1元。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公布13 家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企业的成本监审及核定后的管道运输价格,13 家企业管道运输价格平均下降约15%。

对此,有分析指出,天然气管道运输成本公开,管输费和城市门站价格“双降”,正是前期诸多价格改革措施的效果体现,势必会提升天然气价格竞争力,刺激天然气下游需求,利好国内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及发展。

企业减负70亿

此次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每立方米降低0.1元,按政府管理价格的非居民用气约700亿立方米测算,每年将直接减轻下游工业、发电、集中供热、出租车,以及商业、服务业等用气行业企业负担70亿元左右。

而且如果考虑政府管理价格的天然气价格降低,对市场化定价天然气的带动影响,则占国内消费总量80%左右的非居民用气价格都有望降低,降价总额可达160亿元以上。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下调,对于需求量巨大的非居民用天然气用户而言,将能够享受到降价带来的红利,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在当下经济向好及环保力度加大,各地都在推行‘煤改气’的进程下,虽然天然气对比煤炭更清洁,但是使用成本明显增加。因此价格下调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天然气用户改气的成本压力,从而更加有效地刺激天然气消费市场。”卓创资讯天然气行业分析师冯海城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这次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具体举措,也是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改革的结果。基准门站价格调整后,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供应各地的门站价格原则上同步等额降低,充分释放降价红利,惠及下游。

“现在,非居民用气门站价格已经逐步由市场主导形成。天然气是重要的基础性能源,气价降低可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减轻实体经济企业负担。而且气价降低之后,下游对于天然气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新能源设计研究中心运营部经理杨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非居民天然气价格的下调,与核减管道运输企业成本有着直接关系。在今年上半年,根据改革后的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对天然气跨省管道组织开展了定价成本监审,核减了管道运输企业成本,并根据成本监审结果下调了管道运输价格。

“管道运输价格下调,以及天然气增值税税率调整,为降低非居民用气基准门站价格提供了空间。”能源互联网研究学者聂光辉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管输价格核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统一方法、统一原则、统一标准,对13家企业开展了成本监审,并在此基础上核定了跨省管道运输价格。经过成本监审,共剔除13家企业无效资产185亿元,核减比例7%;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总额46亿元,核减比例16%,核定准许成本242亿元。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确定了各管道运输企业的准许收益及年度准许总收入,结合各企业管道负荷率水平,核定出各企业的管道运输价格。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表示,此次价格核定,标志着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价格朝市场化方向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有业内人士也坦言,管输价格的核定和公布,是我国天然气改革历程中的重大一步,有利于推进我国天然气体制改革。

“先行核定和公布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对于透明价格机制的建立是一个有效促进。一方面可以为管道独立运行创造条件,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管网向第三方开放。”杨超说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高级经济师刘满平指出,随着管输价格的核定和公布,每个入口到出口的价格、每条管道的成本都能清晰明了,说明我国管道运输价格监管工作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向制度化、精细化迈出实质性步伐。可以说,对于中间环节,我国基本建立了一套科学透明的价格监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郑新业认为,这是国家首次对天然气跨省管道运输企业开展成本监审的基础上实行价格核定,其重要意义不仅仅是降价,而是使管道运输价格调整机制化,也是价格监管工作在制度化、精细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的重要标志。

而且在管输价格之后,对于天然气的市场化交易也是一个很大促进。此前,国家发改委一直鼓励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积极进入交易中心公开透明交易。核定出各管道运输价格后,每一个入口到出口的运输价格清晰明了,天然气生产经营企业和用户可以约定运输路径并按此结算运输费用,这就为天然气市场化交易奠定了基础。

据悉,国家已经允许所有进入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公开交易的天然气价格完全由市场交易形成。这是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重要尝试,也将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警惕冬季“气荒”

随着管输价格和城市门站价格“双降”,这将有效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给国内的天然气消费增加新的动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天然气的需求将有一个大幅提升。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其中,天然气比重力争达到能源结构的10%。保守测算,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在2020年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比2016年增加1542亿立方米,年均增速需要达到15%以上。最近一段时期内,国家连续出台了很多促进天然气的措施,天然气需求强劲。而一旦天然气需求增长,到了采暖季的保障供应也就成了一个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2017年以来,天然气消费不断增加,但供应仍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而此次天然气价格下调再次刺激了下游需求。同时,在“煤改气”政策的推动下,下半年用气量还将大增。预计今冬明春我国北方地区将出现不同程度缺气现象,天然气缺口将大于去年。

虽然在此次文件中,鼓励企业通过上海、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买卖天然气。但对于是否通过上述两个交易中心采购天然气作为调峰用气还不明确。一旦在采暖季用气量大幅增加,是否有合适及富余容量的管道输送则是根本问题。而且冬季气候恶劣,管道破裂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

冯海城表示,由于今年天然气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尤其马上就要到供暖季节,天然气需求大增之下保供压力将会加大,可能局部地区会出现供应短缺或限气的情况,相应贸易商和厂商需要提早应对。

“此次价格调整对天然气产业总体利好,促进天然气产业发展,全产业链受益,但也存在价格下降引发需求快速增加,采暖季局部地区或出现供应紧张的担心。因此,天然气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除了需要支持创造需求,还需要大力支持保障供应。”刘国平分析指出。

金联创市场分析师韩小庆对《中国产经新闻》指出,整体来看,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同时,管网及储备调峰等基础设施建设需加快步伐。只有当全国的管网及储备项目真正实现互联互通时,天然气价格及交易方能完全市场化。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
栏目排行
相关标签
内容推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19 中国孕婴童资讯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56466号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