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钧策:扯谈之城镇化的本质
时间:2014-10-17 14:31
来源:未知
编辑:蒙蒙
导读:正略钧策:为了应对中国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举措。那么推进城镇化就是正确的应对吗?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镇化是国家出资为农民购房进城吗? 答:从目前国...
正略钧策:为了应对中国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大力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举措。那么推进城镇化就是正确的应对吗?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城镇化是国家出资为农民购房进城吗?
答:从目前国家的各项政策来看,可能性不大。
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农民有实力购房进城吗?
答:从国家的统计数据来年,只有少数的农民有能力购房,显然,这些购房不足以形成城镇化的主力军。
第三个问题:既然前两个问题很清楚了,那城镇化的主力军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先看一下实际的情况。
通过我在这一年多对贵州、太原、长沙、衡阳、江门、阳泉、吕梁等地市县郊的房地产观察,城镇化的进程早已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些我们(想当然的)不认为可以有商品房的郊区与农村早上种满了房子,可以这样假设:国家的城镇化战略有‘先上床再办证’的嫌疑。而通过多个地方观察发现,在城镇中所建设的商品房用来吸引顾客的主题无非以下这三种:投资用房,旅游用房,休闲用房。因为建房与卖房的人均清晰的知道,农民不可能买得起房,吸引农民购房才是真正的扯淡。这样的话,也就清晰了,目前有城镇化的主力军其实是“有钱的城里人”。
显然这个城镇化与我们理想的城镇化在理解上是有较大偏差的。理想的城镇化,是希望农民进城镇,实现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而实际发生的是,吸引城市里的人到城郊与农村的二次置业或休闲置业,甚至于旅游置业,当然也有吸引其它城市的有钱人到本城来置业。有人问了,这也是城镇化吗,看起来农村也建设了大量的商品房呀,但我估计可能实际上这并不是顶层设计的初衷。这样的城镇化到了最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鬼城。最典型的就是海南、北上广等以及各大城市郊区的商品区,目前公开所说的鬼城都是这种城镇化的结果。这些房子,形成了季节性的鬼城,有些甚至变成了长年性的鬼城。而季节性也决定了商业与文化设施的不可能建全,因此这些设施是市场调节的,市场的容量不足以支撑这些第三产业的兴起。我想,这一定不是国家设计城镇化所要的结果。从现实来看,顶层设计的人想法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个“城镇化战略”,还是打的房地产大发展的棋子呀,而房地产大发展看中的如何消耗房地产业链上的巨大产能,在更多的地区建设更多的房。而并不关心房子里住什么人,以及住不住人的问题。
所以,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国家表面上,在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提出了城镇化的战略,好似是对的,可仔细上回答上面的三个问题发现。只有当郊区以及农村的人民具备经济实力,才真正具备了城镇化的前提。也就是‘不是城里人到城镇里去置业,而是农村的人到城镇去置业’。那城镇化的战略的本质是什么?从现实来看,城镇化与这几年房地产开发商主动开发到四五线城市的作法没有区别,只不过,房地产商早就这样做了。所以最后归结一下,目前城镇化的本质还是推动房地业的“可持续发展”,只不过,历史与世界的经验证明,房地产行业一定不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现有的市场化条件下,城镇化战略可能更加地吹大了房地产的泡沫,这才是可能性最大的最终的本质。
归根结底,对于这些事,国家那些顶层设计的人不知道吗?我认为他们是知道的。所以,城镇化到底还是国家救市的一个托词。想一想,在一个逐利的社会,推动房地产的最后的合理说辞只有城镇化这一个合理的思路了,也是保持与推高房价唯一的借口。而如此的城镇化战略,受益的,只有政府是唯一的获利方,房地产商只是暂时性的获利,终于一天,泡泡击破那一天,最后一个房地产商会将前面的获地全面地吐出来。而政府没有任何损失。因为,跟政府打官司,不是那些早与官商绑到一起的商人的可以敢想的。到时只有跑路一条路可以走,当然了,大部份人都是可能跑掉的,而且政府也会纵容他跑了,这样是对大家都好的一个方法,至少在目前看,跑了的商人大部份都在享福呢。而真正吃亏的,是那些投资购房的人(我没有提是老百姓吃亏,大部份的老百姓怕是连吃亏的资格还没有呢,我周围有两套房以上的人任意地扔掉一套房对他们的正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还好了,这样全民都是可以平衡的,有钱的人房子不值钱,没钱的人还是没有钱。城镇化到头来,还是一个鸡蛋一根绳子,就是扯淡呀。
所以,我得到一个结论,城镇化将会使更多的农村地区将会建更多的房子,但无家可归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至少房子可以干什么呢,也许可以养鸡、养狗吧。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阅读